五常大米正從區(qū)域特產邁向全球高端農產品,這一進程背后是政策支持、品質提升、品牌建設與國際合作的多輪驅動。以下從國際化進程、關鍵推動因素、挑戰(zhàn)與機遇三個維度展開分析:
一、國際化進程:從地方到全球 國際認證突破 2020年,五常大米廠家與歐盟簽訂《中歐地理標志保護與合作協(xié)定》,成為首批獲歐盟保護的100個中國地理標志之一,與法國香檳、意大利帕爾瑪火腿并列,獲得國際法律背書。 2023年,五常大米入選中歐地理標志協(xié)定互認清單,國際化進程加速。 市場布局擴張 核心市場:在日本,五常大米因口感和營養(yǎng)被稱為“米中之王”,年出口額增長25%;在美國,被贊為“中國大米瑰寶”,高端超市售價達30美元/公斤。 渠道覆蓋:京東超市等電商平臺開設“特等五常大米”專區(qū),聯(lián)合裕道府、十月稻田等品牌,實現“產地直發(fā)-全球配送”。 文化輸出 五常市建立稻米文化博物館、稻米學院,推廣“稻鄉(xiāng)旅游”,將大米產業(yè)與文旅融合,提升國際影響力。
二、關鍵推動因素:四重引擎 政策賦能 品牌戰(zhàn)略:五常市實施“六動”齊驅戰(zhàn)略(政府推動、企業(yè)帶動、市場撬動、科技助動、質量聯(lián)動、監(jiān)管主動),設立大米產業(yè)服務中心,統(tǒng)籌品牌運營。 標準體系:制定涵蓋種子、種植、加工等27個流程99道工序的八方面地方標準,建立“溯源防偽系統(tǒng)”,實現“一碼鎖定”全程可追溯。 品質升級 科技支撐:與中科院合作,對“稻花香2號”種子提純復壯,畝產量提升50-100斤,出米率超55%。 生態(tài)種植:推廣“三不用”模式(不用化肥、農藥、除草劑),綠色有機水稻面積達150萬畝,土壤有機質含量達4%以上。 品牌矩陣 本土龍頭:培育喬府大院、葵花陽光等企業(yè),其中葵花陽光大米獲歐盟有機認證,售價達128元/斤。 國際背書:連續(xù)四年蟬聯(lián)“中國品牌價值評價”地標產品大米類第一,2024年品牌價值超700億元。 國際合作 集群出海:作為中國稻香米集群理事單位,聯(lián)合國內優(yōu)質稻米品牌,通過國際優(yōu)勢集群品牌聯(lián)盟“集體出海”。 技術引進:引進日本無菌加工設備,保留古法打磨工藝,最大限度保留營養(yǎng)。
三、挑戰(zhàn)與機遇:破局與突圍 挑戰(zhàn): 貿易壁壘:國際市場準入標準差異(如日本“肯定列表制度”對農藥殘留的限制)。 競爭對手:日本越光米、泰國香米等高端品牌占據全球市場,五常大米需強化差異化競爭。 物流成本:冷鏈運輸成本占終端售價的30%,需優(yōu)化供應鏈。 機遇: 需求增長:全球高端大米市場年復合增長率8%,健康飲食趨勢推動需求。 政策紅利:RCEP協(xié)定下,亞洲市場關稅降低,出口成本減少。 數字賦能:通過直播電商、溯源系統(tǒng),建立“從田間到餐桌”的可視化信任鏈。
四、未來展望:全球稻米市場新標桿 五常大米已具備“品質-品牌-文化”三重優(yōu)勢,未來需在以下領域深化: 種子芯片:建立國家級水稻種質資源庫,鞏固品種優(yōu)勢。 深加工:開發(fā)米糠油、碎米釀酒等高附加值產品。 碳足跡:推廣“碳中和稻田”,契合國際ESG投資趨勢。
五常大米的全球化之路,不僅是“一粒米的遠征”,更是中國農業(yè)品牌升級的縮影。隨著政策支持、科技賦能與模式創(chuàng)新,其有望成為全球高端農產品市場的“中國名片”。